早教心得体会

时间:2025-11-08 07:00:19
早教心得体会15篇

早教心得体会15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早教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早教心得体会1

下午的蒙氏集体阅读活动开始了,内容是《熊爷爷的辣椒节》,我先让孩子们看着画面自己动脑筋编故事,说说熊爷爷的辣椒节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明明说熊爷爷的辣椒很辣,大家都不喜欢吃,鑫瑜说很多小动物都喜欢熊爷爷的辣椒,像吃火锅一样,辣辣的,萱萱说小动物们不知道怎么吃辣椒,熊爷爷帮助他们。于是我就在萱萱小朋友的故事框架上补充了一下,完成了一个新的故事。我把和孩子一起编的故事讲了一遍,又把原本的故事讲了一遍,请孩子们比一比,说说哪个故事更好听,为什么?

孩子们纷纷赞成自己编的故事更好听,理由很简单,因为是自己编的所以好听。萱萱的理由是自己编的故事里

,熊爷爷教小动物们剥辣椒,没有伤到眼睛,还把辣椒做成了好吃的菜,有营养。

活动的前半部分虽然是临时生成的'一个小插曲,但我觉得也有特别的意义,不仅是因为我们收获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孩子的想像、语言和思维能力,满足了孩子的成就感,正如蒙台梭利认为:每位儿童都有自发的学习潜力,教育的目的不是将一些经过选择的强塞给儿童,而是培养自发的学习欲望,学习中的探索行为就是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行为,探索过程就是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阅读中的“探索行为”也可以看作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行为表现。

早教心得体会2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早教,看到许多家长还是非常重视我们的活动,每次都能看到许多面孔很熟悉的孩子和家长。我们在每次早教活动中,都会开一个集体会议,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会分工合作,积极准备自己需要的的材料,大家还会一起准备和寻找。

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们的活动安排都是不一样:

1-2岁的孩子:

我们的活动区域通常是舞蹈房,我们为孩子准备了垫子、桌面玩具,我们通常将活动室分为三个区域:一个是撕报纸;第二是拉小车;第三是垫上爬。在这三个活动内容中,孩子们对拉小车比较感兴趣,但是孩子拉车是无意识的,而且由于对教师的陌生,所以无法按照教师的指令有目的地拉,而是随意拖拉。因此,老师可以在活动室里创设几条"马路",让宝宝沿着"马路"拉小车。垫上爬的过程中,发现12——24个月的孩子已经学会直立行走,所以他们不太愿意再去爬,而是喜欢在垫上行走。撕报纸是孩子最不愿意参与的,可能是因为孩子的小肌肉群未发育好,双手的动作不协调,对他们的活动造成困难。老师及时进行了引导,并指导家长在家中让宝宝进行一些小肌肉群动作的练习。

2-3岁孩子:

这一年龄阶段孩子通常会在企鹅班进行,我们通常进行装饰画粘帖、看图书和小狗跳圈三个内容。参加的孩子还是比较多的。本来想对于这些两岁多的`孩子来说装饰粘贴画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孩子操作起来可能会感到有些枯燥。但从孩子参与的情况来看,孩子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剪剪画画还真象那么回事。在"小兔采蘑菇"的活动区域中,孩子们起跳的能力可能还未发展好。这一区域的活动内容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对于看小图书,也是因人而宜,有的孩子能认真的翻阅,并在家长的指导下把看的东西说出来。有的幼儿则刚刚坐下,还未看好一页,就走了,从中也折射出了家庭教育氛围对孩子的影响。相信通过这样的亲子活动的开展,会让我们的家长在平时更有针对性地去关注孩子的发展,促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早教心得体会3

每次更新角色区的游戏,我们都要绞尽脑汁,希望能设计出有创意又能激发孩子爱心的游戏,就这样“动物收容所”产生了。动物收容所,顾名思义是收养流浪的无家可归的小动物,并要照顾它们喂食、清洁,健康护理,这游戏要有三个内容:“给小动物喂食物,卫生清洁,做小医生给小动物检查身体”。动物收容所的毛绒小动物按编号摆放在柜子里,旁边柜子里有小动物爱吃的食物,有淋浴液、洗发水、梳子、吹风机、剃须刀,还有小医生需要的注射器、听诊器,药品等医疗用品。当孩子们了解动物收容所的内容后,很快的选择了这个区域。

(一) “动物收容所”的布局

因为游戏的内容有点多,我们也探讨了这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游戏简单顺利,只取一、两种形式就可以了,但孩子们也会逐渐失去兴趣,也无法真正参与“动物收容所”那种奉献爱心的行为。可三种形式内容又太多,如何能有秩序地开展呢?开始我们选择了上午清洁、喂食物,下午开设小医院给小动物进行身体检查和治疗,但也容许孩子们可以在其他时间给小动物喂食。

开放的第一天,孩子们走进了“动物收容所”,颢源抱起了小猴子,在脸上贴了贴,轻轻地上下抚摸着,思儒走了过来,抱起一只小兔子说:“我喜欢小兔子,雪白雪白的,颢源你看,”明正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颢源看了他一眼:“你又跑,差点撞了我,”“嘻嘻,我怕人数满了,原来就你们俩呀”,明正气喘吁吁,来到柜子前,看了一会儿,很慢很慢地托起一只小乌龟,说:”它好乖啊,我最喜欢小乌龟了,我来照顾它,”颢源:“它们都是在街上流浪的,被捡回来,好可怜,”明正:“你们小女朋友真傻,这是布做的,不是真的,”颢源:“我知道,谁不知道是布做的”。思儒拿出了几个塑料盆,把小动物放进去,拿出洗浴液的瓶子象征性地挤了挤,洗了起来。一会儿,人越来越多,人数很快就满了,几个后来的孩子张望着,站了一会儿,走开了。孩子们在柜子前端详了一会儿,有的开始取出小动物的食物,喂了起来,有的则拿出了医疗器具开始听诊,本来清晰的空间变得混乱了。颢源:“老师说上午给小动物洗澡清洁,喂吃的,下午才做小医生,给小动物检查身体、治病,你们怎么都拿出来了?”思儒:“地方都不够,子涵你做小医生,把东西都放在我们这边了,这么挤,怎么给小动物洗澡啊,”子涵:“可是,小动物也需要看病”说完头也不抬地做她的事。

场地真乱,我走过来,再一次讲明规则,劝开设小医生病床的孩子等下午再活动,可以先给小动物洗澡,不然地方太挤,大家都玩不好。子涵和给小动物看病的孩子很不情愿,嘀咕着说上午也会有小动物会生病的,但还是收起来了工具。

第二天早晨,子涵依然穿上了白大褂,戴上了听诊器,一些孩子们绕与兴趣地抱着小动物排队等待。虽然孩子们玩的很开心,但是没有秩序,场地也不够。子涵看到我走来,躲避了我的目光,继续工作。

老师们发表意见,说形式太多,内容少一点就好了,但也有人认为只是单纯一个动物医院或清洁护理,如何能激发孩子们对收容所的动物的爱心和责任心?难道角色游戏只是作为区域活动的一种形式吗,我们如何把形式扩展到去启发一个孩子的心灵,我认为这才是重要的,当然怎样顺利地开展游戏更为重要。于是我们又想出一个办法,稍微扩展了角色区的空间,布置两张桌子,一张做清洁洗浴用,一张摆放小医生的病床、医疗用品,给小动物喂食只需要 ……此处隐藏7835个字……适应社会交往,心理也更健康。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运动不仅能促进孩子身体各器官的发育和肢体动作协调,也让孩子很容易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避免厌烦和疲劳等负性情绪。通过运动不但增强了孩子的体质,而且在和同伴一起玩耍的.过程中还能让孩子学习到社会交往技能,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以及勇敢、冒险精神。

三、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和兴趣

不管是做游戏还是玩玩具或是看书,家长千万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和兴趣,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不感兴趣的东西,即便是孩子感兴趣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一定不要轻易叱责孩子,多一些启发和鼓励,和他一同体会克服某个困难的全过程,

帮助他树立起自信心,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不仅会让孩子从此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教育无处不在。老师、家长平时可以多带孩子“游山玩水”,让孩子多一些亲近大自然的机会,随时准备一些小问题让孩子回答,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多观察、多提问,既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又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述能力。

早教心得体会14

最近在教小朋友们学习分享,每天班里的玩具、食物、游戏等等,我都会让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每天都给孩子们从侧面引导他们,让他们知道,发自内心的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于是班级里出现了这样的一些情况

朱家瑞是班里特别小气的小男孩,每天妈妈送他来幼儿园时脱下的外套、帽子等物品都会让妈妈带回家,听妈妈说是怕别的小朋友拿走,更别说好吃的东西,他根本不给别的人吃,包括爸爸妈妈在内,爸爸妈妈也拿他没办法。可是这一天朱家瑞小朋友在妈妈送他入园的时候带来了一大包好吃“好多鱼”。我很好奇的问他:瑞瑞今天你带这么多好吃的来幼儿园干什么啊?瑞瑞一本正经的大声说:“我要把“好多鱼”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着吃”。听完他的话我摸摸他的头说:“对,有好东西要一起分享,这样吃的才更香”。瑞瑞的妈妈在旁边看后高兴的说:“最近瑞瑞在家有好吃的都会分给爸爸妈妈吃,还说:大家一起分享食物,老师教我们的。”从妈妈的话语中可以听出她的心里是非常高兴自豪的,儿子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

在班里不仅仅是朱家瑞小朋友带好吃的食物来幼儿园与他人分享,还有许多其他的小朋友纷纷带来好吃的食物与大家一起分享。小朋友在教学活动后一起分享着小朋友带来的食物别提有多高兴,吃的也比在家自己独自品尝的香。另外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在瑞瑞小朋友4岁生日的那天瑞瑞的妈妈一大早提着一个大蛋糕和一大包食物来幼儿园说是让瑞瑞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生日蛋糕,我问瑞瑞妈妈的用意是什么,她说:孩子的转变让家长感到很吃惊,作为家长的他们用了那么多的办法都没有起到作用,然而在幼儿园的一段时间的教育使孩子得到了如此大的转变,她感到很高兴。今天是瑞瑞的生日,花点钱能拿孩子的分享意识继续延伸下去,觉得很有必要。在生日派对上,瑞瑞还把第一块蛋糕端给了妈妈吃,当时瑞瑞妈妈都掉下了眼泪,接着一块一块分给小朋友和老师,最后才是自己。孩子们吃的很高兴,瑞瑞也特别高兴,因为他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了蛋糕的甜美,还和大家一起分享了生日的快乐,这种快乐是从未有过的'快乐。从那以后在幼儿园过生日的小朋友也越来越多了,因为他们都愿意与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生日的快乐!

看到孩子们的这一幕我的心里感到无比的高兴。因为孩子们真正体验到“分享”涵义。并且把“分享”带到了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通过这次活动很多家长朋友都反应孩子变了,以前在家里好吃的都是孩子独享,不给大人吃一口。而现在每次有好吃的都会主动送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品尝,还会说上一句: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听到这些我深刻的意识到“分享”意识在孩子们的心中开花了,我还要继续让“分享”意识发扬下去,让它在孩子心中根深蒂固

早教心得体会15

安安突然发现,他最喜欢的玩具缺少了一个角,就在刚才他玩区域的时候,自己一个人站在角落伤心地哭起来。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他就开始大哭起来,我大喊着:“你不许哭!好好和我说话!哭什么哭!哭了玩具就好了吗?一个男孩子别老是哭哭啼啼的”

安安本来还哭得有所节制,听到我这些话突然嚎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遍嘀咕着:“妈妈昨天晚上把我一个人关在一个房间里关禁闭了,你们都不喜欢我了,我也不喜欢这个幼儿园了......”当然这些话是我后来审问出来的,他的声音很小,我当时根本没听清。在一旁的丛老师把安安拉到身边,抱在怀里安慰了一阵子,他才平静下来,依然生气地看着我。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安安的妈妈上班忙,从小都是奶奶和姥姥陪伴比较多,这孩子性子又急,上来一阵子发起脾气来谁都拦不住。他的妈妈也很头疼,男孩子总是哭哭啼啼总不是件好事。

其实,孩子爱哭,是一个伪问题......

我们只会对孩子的哭,理所当然定义为:“爱哭”,如果一个成人感情丰富、爱流眼泪,大家都会觉得这个人有真性情。其实,孩子和成人一样,哭是一种发泄方式,在他们伤心、难过、失望、沮丧的时候需要大人的安慰。

我们是不是对孩子刻薄一些了?

我也有孩子,她也是一个爱哭的孩子,很多时候,我也采取上述方法,大喊一声:“不许哭”,我闺女就哭的更厉害了。从事幼教这么多年,我深知自己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对。可是,孩子那让人烦躁的哭声,让我们忙碌了一天的心也变得烦躁起来......

分享给大家两个绘本故事:

一个故事是:《谁哭了》,里面的小熊、小老鼠、小猫等每个动物都遭遇了难过的事情,哭过之后,他们都很快停止了,小动物们懂事地说:“我不哭,因为我不是小宝宝了!”

第二个故事是《哭的样子很难看》,故事中的小白兔很爱哭,妈妈不给吃冰激凌,爸爸不陪她玩,小青蛙说你哭的样子很难看,结果她笑了起来,小动物说你笑的样子真好看啊!

我看完这两个故事,心里不是滋味,因为它告诉孩子:不能哭,要忍住,哭是不好的、幼稚的行为;要忍住哭泣,才是对的',才是好孩子。

想一想,我们这一代小时候总是被父母教育着:要听话,不能哭,我们的心底积攒了太多的情绪,所以这种情绪体验会引发自己的内心体验,面对孩子的哭声很容易心烦意乱。

心理学书上写到: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的情绪,会丢失对自己情绪来源的正确认识,情绪脱离意识层面,在潜意识中日积月累,要么在某个时机喷薄而出,要么沉淀成更深的抑郁。

我想我们都错了,而我面对安安的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什么不能让他多哭一会呢?下一次,在他伤心地时候,我会抱着他,轻声地说:哭吧哭吧,哭出来,心情就好了!当然不是任由他使劲哭,哭是有节制的哭,可以让他少哭一会,安慰他、疏导他;或者,让他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发泄怒气:如快跑、扔沙包、画画、不停地说话,或许这样才是正确的教育。

想想我的宝贝,我想温柔地说一句:宝贝,妈妈错了!我可以忍受你学走路时候的跌跌撞撞,忍受你吃饭时撒了满桌子满地的菜汤,为什么就不能适应你在适应情绪时吵一点呢?

以后,不管是面对幼儿园的宝贝还是我的宝贝,我都要把“不许哭”三个字吞到肚子里,给宝贝们一些理解,一些同情,甚至一个依靠的怀抱。

《早教心得体会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